不久前「迟早更新」更新了《一次告别》。任宁在和TEZO告别,和过去的主理人身份告别,也在和曾经的迟早更新告别。新的阶段任宁说会投入在两个方向——观鸟和自然写作。我不是观鸟爱好者,但任宁的「恰恰小报」的博客文章却看了许多。
自然写作带给我一种熟悉的陌生的感觉。熟悉在这些鸟就在我们的身边,陌生在从没有如此仔细地观察它们。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也是我们的身边人,发生的事情也是普通的事情。由鸟而发,穿针引线,连接了自我和他者、都市和自然。
《On Trails》提到了现代人向往田园、自然的原因。希望通过徒步重获简单和自由,感受生命和自然的力量,重新反思和享受生活。观鸟也是如此,从一种形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纯粹的平静和对生命的尊重。与其说徒步或者观鸟是一种爱好,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它可以形成一种经验产生的精炼的智慧。当我们的感官、感受被种种现代条件所截除,特定的方式可以让我们重回自然、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乐趣。
听到这期播客我不禁有些伤感,并不仅仅是因为「迟早更新」的这个阶段的结束,而是感受到了我的播客时代的某种终结。虽说近几年「迟早更新」除了每年春节的「迟早过年」之外鲜有更新,但是如此正式的「一次告别」还是令人感到意外和不舍。
我应该算是「迟早更新」的第一批听众,从第一期节目开始每一期都收听过。最喜欢的是泉州印象、提个醒的极简生活、行旅闲聊、复杂问题。「迟早过年」更是不必多说,因为这个系列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我的阅读视野。其中,最喜欢的是《重游缅湖》。因为书已经绝版,在多抓鱼上很久才等到了中英版的精装本,为此曾开心很久。后来又买了EB·怀特的另一个随笔《这就是纽约》。这是播客对我生活影响的一个片段。
刚开始听「迟早更新」的我刚刚工作,现在已经是一个中班孩子的父亲,没想到已经过了快要十年的时间。很遗憾未曾给任宁和枪枪发过邮件表达感谢,是「迟早更新」和许多其他的播客让我重拾思考、阅读的乐趣。
声音这种媒介不仅传递了信息,也传递了温度和情感。回头看,当时收听的播客已经很少在稳定更新。但节目中的某句话,仍会让我在某时某刻想起。这种体验与阅读不同,阅读的时候我们的动作是同质的,听博客的场景却是多种多样——通勤、散步、运动、做家务。我们不仅会想起节目的那句话,也会想起当时在做什么,是何感受。记忆和情感的反馈是丰富的。
随着小宇宙平台的发展,中文博客增加了很多,时至今日,我收听的内容、类型也都有了很大变化。和十年前的播客对比,今日的播客世界呈现出全然不同的景象,种类多、节目多,制作也更加精良。付费节目的出现,听众的支持也让主播有了更加正向的反馈和动力。我在想,当初我是为什么听播客的?原因已经忘了,可能是随手打开 Apple Podcasts 听听,一听就是十年。借「一次告别」和十年的播客收听时光做一次告别,和千丝万绪告别,也和曾经的孤独告别。
前几日回家路上遇到太阳雨,看到了彩虹,随口唱了几句依稀记得的歌词:「哪里有彩虹告诉我 能不能把我的的愿望还给我 为什么天这么安静 所有的云都跑到我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