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博客已经好久没有更新过了,一来是最近刚刚换了工作,原本的摸鱼时间被极大压缩,还有就是「倦怠感」的出现令我缺少了写字的动力。李如一曾经在「一天世界」播客中解释节目更新变少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失语」了。虽然我们二者的创作水平天差地别,但想来这种感觉——无话可说或有话而不能说——确是相似的吧。 一两周之前,我曾给「生活奇旅」回复了很长一段内容,但由于操作问题,导致草稿内容被完全删除。伤感之余,我也给 Hey 的技术支持人员提出了建议:希望「save draft」和「delete draft」按钮不要紧邻,或者至少在误触「delete draft」之后可以对用户是否要「delete draft」进行二次确认。本想要再努力回忆一下,试着重新回复,但由于写得实在是没有脉络,而我本人也过于懒散,也就就此作罢了 春节过后苏州出现了疫情,我居住地附近的小区被纷纷隔离,好在最近情况有很大好转,已经许多天没有新增病例。看到其他城市也陆续出现了确诊病例,实在不得不感慨新冠病毒的狡猾,希望各个城市也一样能够早日恢复正常。想到我给炜晨回复的内容主要也是关于「健康」,只觉得最近这个词在我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高了好多。比如人的年纪一大,就会对体检产生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担心自己身体哪里会出现问题,迟迟不敢彻底检查、面对结果;一方面又觉得自己身体还算可以,平时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松懈了许多。 而健康呢,和很多事情一样,拥有它的时候我们不太去在意,到了亮黄灯的时候就心慌意乱、悔不当初。所幸,我的身体没有大碍,只是平时要注意多多运动,避免久坐,减少屏幕的使用,保护好眼睛。在新冠时期,我们的活动难免会受到限制,只能提醒自己「多多走动,多多喝水」,至于是否能贯彻执行,就靠自己的本事了。 最近一段时间读的书也不多,比较推荐:苏珊·桑塔格的 *Against Interpretation*, David Epstein 的 *Range*、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王朔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上个月还重读了一遍《挪威的森林》。印象中第一次读是在高中时候,给我的印象是其中有不少的性爱描写,结果发现许多内容早已经忘掉了,甚至连角色也记不得几个。重读时,除了「性」(当然这很难忽视),关于「死亡」的部分也十分令人动容,尤其是直子突然的落幕。 或许渡边身上有着我们熟悉的面对生活、爱情的无奈和孤独,现实的写作方法也让这本书故事性非常,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本书会成为村上最为畅销的一部作品。没有人愿意成为一座孤岛,有时候却无可奈何。就像渡边: >这种百无聊赖的心情,我既不能将其排遣于外,又不能将其藏于何处。它像略身而去的阵风一样没有轮廓,没有重量,我甚至连把它裹在身上都不可能。风景从我眼前缓缓移过,其语言却未能传入我的耳中。 怎么办?不妨像绿子所说: >「只是,要我时就只要我,抱我时就得只想我。」 用一点简单、一点快活,面对危机四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