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很多年以前大概是在高中的时候,看到过一本叫做青春疼痛文学的书。现在想起来,当时书中的疼痛和《活着》相比可以算是不值一提。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繁荣稳定的时代,因此难以想象竟有像福贵这般惨痛的一生。也许福贵仅仅是当时底层千万人中的一个,又或许只是余华用他简练却锋利的文字刻意用力刻下的一个。

福贵实现了“活着”这个目标,或许在那个时代活着就是普通人最好的结局,但福贵的经历却丝毫谈上不上幸运。福贵出生富绰,却很快败光了家里的钱,阴差阳错躲过了灾祸。经历了国共内战、人民公社运动、文化大革命,可以说是苦难至极。阅读的过程仿佛就是在体验福贵苦难的过程。每当福贵的生活稍好一些,每当读者以为故事会变得甜起来,余华却会用更苦彻底击垮读者的内心。

这是一部极“苦”的作品,却有着难得的温情。富贵的妻子、孩子无一不是善良的人,却阴差阳错都遭遇了不行。仿佛生活在一个虚拟的游戏中,灾难对着玩家们进行着随机的毁灭打击。面对人物的种种结局,读者会感到心痛、难过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历史就是这样,总是毫不经意地朝着人们碾压过去。

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感到空虚无力还要活着吗?生活得很苦还要不要继续活着?每个人或许都会有类似的思考。曾经看到过一种说法,人的成熟会经历几个阶段:

  1. 不再以自我为中心

  2. 发现人生虚无,没有意义

  3. 即使发现没有意义,也要用力活下去

生活就像是一场游戏,放弃的人总是看不到故事的结局,即使游戏过程再苦再难,坚持着“活着”这样的想法也许才是我们对待生活最简单也最坚韧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