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总是听不到老婆叫我?

我的老婆可能会是一个温柔的人,如果我没有经常听不到她在叫我的话。说起来像是一句玩笑,但是这个问题确实困扰了我很久,为什么我有时候会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变得很低?最近学习到一个概念:心流。所以这篇文章讨论一下心流这个概念,以及一些发散的思考。

什么是“心流”?

在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中,心流(Flow),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及充实感等正向情绪.

运动员称之为“in the zone”,作家们称之为“the muse”。而“心流(Flow)”这个概念由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首次提出,契克森总结有以下特点[2]:

  • 自动运转:事情做起来顺手不需多加思考,身体自动发挥。
  • 时间流逝:处于心流状态中,不会在意时间的流逝,直到回到正常状态后,才会注意到已经过了多长时间。
  • 不觉他物:专注投入事物之中,导致不易察觉像是饥饿、手机震动等感觉与刺激。
  • 感到愉悦:在事情完成后,感受到愉悦、满足、成就感等正向情绪。

如何进入“心流”?

心流,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我们都会有类似的经历,打游戏比赛的时候时间过得飞快,甚至能不眠不休;打球的时候全神贯注,只注意到对手和对手的动作;写代码一气呵成,沉浸其中,一摸头发不知不觉又少了几根。

对我而言,类似的状态往往发生在我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也往往会造成听不到周围的人和我互动。和梦境或者幻想相似,一旦发现自己在这样一种状态,那么我就会逐渐清醒,退出这种状态,恢复和周围环境的联系。

下图很形象地进行了解释。

image.png

契克森在2014年的一篇文章解释说想要进入“心流”,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 要有清晰地目标和计划
  • 任务要有清楚和及时的反馈
  • 对环境与动作有主控感–挑战与技能之间达成平衡

关键词:目标,反馈,挑战。

更通俗的解释是,我们要知道我们正在做什么,能够判断是否在正确地做,并且能够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其中,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心流”往往伴随着迎接挑战。所以貌似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全神贯注的状态,并不是“心流”而是单纯的“沉迷”。

一个契克森给出具体的例子是,一个滑雪运动员在进行一次困难的滑雪挑战:

“Imagine that you are skiing down a slope and your full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the movements of your body, the position of the skis, the air whistling past your face, and the snow-shrouded trees running by. There is no room in your awareness for conflicts or contradictions; you know that a distracting thought or emotion might get you buried face down in the snow. The run is so perfect that you want it to last forever.”

关于如何进入“心流”状态,Jory MacKay 在他的文章中给出了5点建议[1],目的是希望人们能够在工作中应用这种技巧,提高生产力和效率。这5个方面是:

1. Self Control: Focus on Willpower to Trigger a State of Flow

“In the flow-like state, we exercise control over the contents of our consciousness rather than allowing ourselves to be passively determined by external forces.” – Mihaly Csíkszentmihályi

能够控制自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能让自己在嘈杂的环境中做到专注并不容易。关于提升专注力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2. Environment: Find a Novel and Exciting Space

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环境或者“routine”不利于进入“心流”。我们应该尝试参与有挑战性的事情,并稍稍走出一点自己的舒适区(不需要太多)。

新奇的、不可预测的、复杂的事情,往往能够引发“心流”。

3. Skills: Practice Deliberately to Bring on More Flow

我们需要一定程度的自己领域专业技能,作为“心流”的准备。也就是说,尽量提高自己在自己从事领域的垂直度和专业程序。并不是说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就无法进入“心流”,而是要知道自己的程度如何,怎样使用自己最大的能力。

4. Task: Connect To a Clear Purpose

如果没有清晰地目标,或者根本不在意我们的目标的话,我们不可能会持续练习专注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我们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找到自己的personal mission statement:

我做什么会感到有兴趣、有激情? 我能创造什么价值? 我达到什么结果会感到“成功”?

当我们找到答案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个公式:创造的价值 + 我为什么(谁)而做 + 期望的输出结果。

比如说一个作家的personal mission statement可能是:我用我创造故事的能力,去帮助企业家和管理者,建立和他们的员工有效和有意义的联系。找到这种personal mission statement不仅会帮助明确我们的目标,也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目标驱动。

“We all know how much more deeply we learn when we are motivated. If a subject excites us, if it stirs our deepest curiosity, or if we have to learn because the stakes are high, we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 Robert Greene

5. Reward: Don’t Look for Extrinsic Motivation

金钱,奖励,赞美,这些都是可能伴随“心流”而产生的。但是这些并不是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核心需求。契克森认为,内在的奖励,往往比外在奖励(比如金钱),更具有驱动力。“心流”没有成功失败,当我们因为无法达到这样的状态而沮丧的时候,我们需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进入“心流”?是真的享受这整个过程?还是只是享受完成目标的快感?

Tim Ferriss提出过类似的概念,effortless output(轻松输出)。这是是和“心流”差不多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可以感觉毫不费力甚至很愉悦地把事情做好。

能够在享受整个过程的同时做到effortless output,是我们和任务的双赢。

最后

这篇文章的内容参考了很多文章,有大量的引用和转述,部分内容为了能保持原意,并没有翻译成中文,推荐阅读附录的原文参考。

与心流相比较,老子所说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还有道家的“无为”,是否也是一种类似的体验呢?也许是的。中国人深受儒、法、道家思想的影响,我们手握这样一笔独特的财富,却并没有充分挖掘很多内容。时至今日,如何用现在的语言解释古人的人生智慧和哲学呢?关于传统的思想文化也有很多内容值得讨论,以后有机会希望能写一写这方面的内容。

所以回答标题的问题,为什么我总是听不到老婆叫我?也许原因80%并不是因为进入了“心流”,而是单纯的专注于眼前的事情。而善用专注,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心流的状态。“心流”听起来很吸引人,能够极大程度激发我们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但是相比于美好的结果,体验心流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加有吸引力。我们有时候去寻求一种能提高自己的状态,往往并不需要急着追求多好的结果,多大的“成功”。学会享受这个过程,结果往往会出人意料。再次引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我很喜欢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你想知道怎样画一张完美的画吗?很简单,你先让自己变得完美,然后再顺其自然地画出来,这就是所有专家的方式。

Reference

[1] Finding Flow: 5 Steps to Get in the Zone and Be More Productive, Jory MacKay, https://zapier.com/blog/how-to-find-flow/

[2] Flow (psycholog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low_(psychology)

[3] Finding flow,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http://wiki.idux.com/uploads/Main/FindingFlow.pdf

[4] TED Show by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https://www.ted.com/talks/mihaly_csikszentmihalyi_flow_the_secret_to_happiness

题图 from Being in the F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