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自由》

作者:[美] 艾里希·弗洛姆

豆瓣:逃避自由

Wikipedia:逃避自由

第一章 自由——一个心理学问题?

人性既非一个生物上固定不变的天生欲望冲动的集合体,亦非文化模式的毫无生机的影子,可以轻松自如地适应它;它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但也有某些固有的机制和规则。人性中某些因素是固定不变的;物质化的冲动必须得到满足,避免孤立与精神孤独。

「人从人与自然的原始一体状态中获得的自由愈多,愈成为一个『个人』,他就愈别无选择,只有在自发之爱与生产劳动中与世界相连,或者寻求一种破坏其自由及个人自我完整之类的纽带与社会相连,以确保安全。」

第二章 个人的出现及自由的模棱两可

「为了客服孤独与能为力感,个人便产生了放弃个性(individuality)的冲动。」

「沉浮的结果是物极必反:既加剧了儿童的不安全感,同时又制造了敌视与叛逆情绪。」

与人和自然的自发联系:一种良性的不以无休止的冲突而告终的方式。

「人在生物学上的弱点,恰是人类文化产生的条件。」

「人发现自己赤身裸体,感到羞耻。他形单影只,自由自在,但又觉得无能为力,恐惧异常。新获得的自由成了诅咒,他摆脱了天堂甜蜜般的束缚,获得了自由,但却无法自由地治理自己,无法自由地实现个性。」

「解决个体化的人与世界关系的唯一可能的创造方案是:人积极地与他人发生联系,以及人自发地活动——爱与劳动,借此而不是借始发纽带,把作为自由独立的个体的人重新与世界联系起来。」

但如果社会、经济、政治条件没能实现个体化的基础,同时又失去了提供安全的纽带,这种之后便会使自由成为负担。「摆脱束缚,获得自由」和「自由地发展」两种自由号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逃避自由,建立新的纽带。

第三章 宗教改革时代的自由

15和16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变化对个人的影响:

个人摆脱了经济及政治纽带的束缚。他在新制度中发挥积极独立的作用,获得了积极意义上的自由。但他同时拜托了曾给他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那些纽带。失去在封闭社会中的固定位置导致人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所在,继而对自己和生活的目标产生怀疑。他自由了——也就是说,他孤立无助、备受各方面威胁。新自由注定要产生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无能为力、怀疑、孤独与焦虑感。如果人想成功,就必须设法缓和这些感觉。被迫服从于新的权威,从事强迫性的非理性活动。

马丁·路德:「权威主义性格」的典型代表。

憎恨权威,所以反抗权威,但同时又崇拜、服从它。两个权威存在他的一生:一个是他反对的,一个是他所崇拜的。强调人性的邪恶、意志及个人努力的无用。

约翰·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主题是:自我贬抑与毁灭人的自尊,只有鄙视这个世界的人才会以毕生的精力为来世做准备。强调到的努力的重要性和圣洁的生活。甩努力克服怀疑感和无能为力感。

中产阶级的敌视与愤怒

「中产阶级成员基本上是保守的;他们想社会稳定,而非推翻它;他们每个人都希望前程更为远大,并参与社会的普遍进步发展」

「社会进程通过决定个人的生活模式。即与他人及劳动的关系,塑造了他的性格结构;新的宗教、哲学及政治等意识形态源于这个变化了的性格结构,却又诉诸它,并强化、满足、稳定了它;新形成的性格特质反过来又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社会的进程;虽然最初它们是作为对新经济力量之威胁的反作用力发展起来的,但渐渐地它们却又成为推动并强化新经济发展的生产力。」

第四章 现代人自由的两个方面

人越来越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同时又越来越孤立、孤独、恐惧。

「爱并非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积极的驱动力和内在的相连状态,其目的是对象的幸福、发展与自由。」

「我之所以能肯定我自己的生命、幸福、发展与自由,是由于我具有此类肯定所需的最基本的欣然心理能力。」

自私是贪婪,不喜欢甚至厌恶自己。

资本主义下的经济、人与人的关系都出现了异化特征,它呈现一种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特征,而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财产、社会关系、家庭、民族感,弥补不安全感和焦虑感,而未能从根本上消除。他们并不是真正的经济和政治自由、个人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机会及不断加强的理性启蒙,无法增加个体性、独立性、理性的发展。

白领比旧商人有更大的成功机会,却缺少安全感和独立感。

「我知道,与诺大的宇宙相比,我们太微不足道了,我知道我们什么也不是;在如此浩大的宇宙中似乎没有任何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既能淹没人又能使人重新获得信心。那些计算、那些人无法理解的力量,是完全不可抗拒的。那么,究竟有没有我们可以依赖的东西?我们虽然已陷入幻觉的泥潭中,但其中尚有一样真东西,那便是爱。此外什么都没有,完全是空。我们跌入了一个巨大的黑暗迷宫,我们害怕极了。」
–J. 格林

太多人无法承受「摆脱束缚、获得自由」的负担,因而选择了逃避自由。

第五章 逃避机制

常态:一个人圆满完成了他在既定社会中所要扮演的角色。

一、权威主义

放弃个人自我的独立倾向,欲使自我与自身之外的某人或某物合为一体,以便获得个人自我所缺乏的力量。普遍特征:坚信生命是由自我、兴趣及愿望之外的力量决定的。

受虐:自卑无力、贬低自己、懦弱、不敢主宰。

施虐:统治、剥削、利用、看他人受磨难。

施虐者需要被统治的人,他们的力量感来源于统治人这一事实。他们从完全主宰另一个人中获得乐趣。

受虐和施虐冲动都欲帮助个人摆脱难以忍受的孤独和无能为力感。

「渴求权利并不根植于力量而是根植于软弱。」

「匿名」权威:比公开权威更有效,比如广告。

二、破坏欲

目的是消灭其对象。

「破坏欲是生命未能得到实现的后果。」

三、机械趋同

个人不再是他自己,而是按文化模式提供的人格把自己完全塑造成那类人,于是他变的同所有其他人一样,这正是其他人对他的期望。他不在感到孤独焦虑,却失去了自我。

我们的许多觉得行并非是自己的,而是来自外部的建议。我们成功说服这是自己的决定,是由于惧怕孤立,害怕对我们的生命、自由及舒适的更直接威胁,我们与别人的期望和要求保持一致。伪愿望往往取代了原始愿望。

加剧了普通个人的无助感和不安全感。

第六章 纳粹主义心理学

权威主义性格的本质就是同时具有施虐和受虐冲动。施虐冲动的目的在于拥有和控制另一个人的无限权利,其中多少夹杂着破坏欲;受虐冲动的目的在于把自己完全消解在一个强大的权利中,借此分享它的力量与荣耀。

施虐和受虐倾向的原因都在于个人无法忍受孤立,需要借共生关系克服这种孤独。

第七章 自由与民主

一、个体之错觉

「表达我们思想的权利,只有在我们能够有自己的思想时才有意义。」

教育常常扼杀了自发性,而不是促进儿童的独立性和个性,促进成长与完善。

抑制原创性思想。

麻痹批判思维能力:

专家打击,认为自己无法解决问题;

破坏所有对世界结构性的看法,比如媒体的影响,碎片化人们的思想。

「现代人生活在幻觉中,他自以为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实际上他想要的只不过是别人期望他要的东西。」

身份的丧失加重了趋同的必要性。

「那么,对现代人来说,自由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他摆脱了外在的束缚,可以随心所欲地按自己意志行动和思想。如果他知道自己的所欲、所想、所感是什么的话,他是能够按自己的意志自由行动的,但他并不知道,他趋同于匿名权威,拿不是自己的自我当自我。越是这样,他就越觉得无能为力,便越被迫趋同。现代人表面上是乐观进取的,实际上却被一种深深的无能为力感击垮,呆呆地注视着灾难一步步逼近,好像全身瘫痪了。」

二、自由与自发

唯心主义哲学相信,仅靠思想的洞察力就可以获得自我实现。但作者相信,自我的实现不仅要靠思想获得弄,而且要靠全部人格的实现和积极表达其情感与理性潜能来完成。

艺术家 、小孩子都有自发性,它是我们真正幸福的时刻。

自发性的组成部分:

: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保存个人自我基础上,与他人融为一体的爱。

劳动:不是强迫劳动, 而是一种创造,人在创造中与自然融为一体。

「自我活跃到什么程度,就会强大到什么程度。」

「生命只有一种意义:生存活动本身。」

「积极的自由还意味着下列原则:除这个独一无二的个人自我外不应再有更高的权力,生命的中心和目的是人,个性的成长与实现是最终目的,它永远不能从属于其他任何被假定的更具尊严的目的。」

真理想:促进自我的成长、自由及幸福;

假理想:主观上吸引人、实际上有害的强制性目标。

「真正的牺牲是以毫不妥协地保持精神完整之愿望为前提的。」

无政府状态

「人无所谓好坏,生命与生俱来的倾向是要成长,发展,表达潜力,如果生命受阻,如果个人被孤立了,并被怀疑或孤独及无能为力感所淹没,那么他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破坏欲,并渴求权力或渴望臣服。如果人的自由是一种自由自在发展的自由,如果人能充分而又不妥协地实现自我,他的非社会性冲动的根本原因就会消灭,只有病人和变态的个人才是危险的。」

关于新民主政体

「民主社会主义,但这个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建立一个为民众利益服务的合理经济制度。目前,绝大多数人民不但无法控制整个经济机器,而且在他们所从事的特定工作中,根本没有机会发展真正的创造性和自发性。他们是“雇员“,老板希望他们按吩咐行事,仅此而已。只有在计划经济中,整个国家已理性地主宰了经济及社会力量,个人在工作中才能分担责任,才能发挥创造才能。重要的是,要恢复个人真正活动的机会;要使社会的目的与个人的目的相一致,不是意识形态上的一致,而是实际上的一致;要使他在所从事的工作中积极努力,主动发挥才能,使他感觉到自己的责任,因为这是他的人生意义和目的。我们必须用积极理智的合作取代对人的操纵,并要把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原则从传统的政治领域扩大到经济领域。」

「判断自由实现的唯一标准时看个人是否积极参与决定自己及社会的生活,这不仅包括形式上的投票行为,而且包括个人的日常活动、工作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民主政体是一种为个人的充分发展创造经济、政治及文化条件的制度。法西斯主义,无论打着什么旗号,都是一种使个人臣服于外在目的,削弱真正个性发展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