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和平的年代我们无法体会我们的前辈人是如何走过一个动荡的时代。毛主席的雄才大略和伟大成就毋庸置疑,但是晚年期间犯下的错误也值得我们牢记和反思。
邓小平给我的印象一直是一个有点和蔼的可爱老人,周围的老人们也都对小平同志充满了善意,因为正是这位领导人带领了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也因此让更多人过上了吃饱穿暖的日子。但是熟悉邓小平的人绝对不会认为他是一个和善温柔的人。想来也是如此,在文革期间被打为第二号走资派,又成为了中国最高权力掌握者,经历了国家种种起起落落、内忧外患的领导人又怎能简单地称其为和蔼呢。
在书中各国领导人对邓小平的评价多是:聪明、强硬、机智、坦率、勇敢、有风度、自信且友好。正是这样一位有远见、有能力、有魅力的领导人,带领我们国家实现了经济的大飞跃,让我们从文革的动荡中走出来,走出去,走向世界。坚持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的国家从1979年3650亿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一跃发展到2020年的1015986亿元,足足翻了278倍。可以说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国无人可及。
在如今疫情的阴影下,中美关系不断恶化的大背景下,回顾我们国家的这段动荡却令人动容的历史,我心情复杂。感慨我们国家取得的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在反思在逆境中我们应该如何自处,又该如何破局?
邓小平在困境中有一句口头禅“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有所作为”。正如他的作风一般,他的处世哲学也颇为简洁,但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又需要多少修炼。这便是长辈们强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地方了。我们生于幸福的时代,享受了时代的红利,培养了丰富的知识,也很幸运地有了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但是也相对缺少了那种身处逆境的顽强,百折不挠的信心。
时代是公平的,不会应许我们所有的优秀品质,但正是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能够轻易地了解到历史上几乎任何时候的有记载的任何事情。圣经中说“日光之下再无新事”,历史太长,与之相比我们的生命显得太短,也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吧。
我不确定我们是否会一直在有生之年生活在和平繁荣的时代。但是即便社会环境不发生变化,我们总会经历人生中的低谷,生活中的困局。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在困境中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调整自己,又如何影响他人。
当有朝一日我们再次不得不举起拳头,愿我们都有直面困境的勇气,绝地反击的信心和那笑傲沙场的潇洒意气。
原文摘录
“韬光养晦,绝不当头,有所作为。”
美国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是由担心权力过度集中的领袖们设计的。而由毛泽东所设计、邓小平及其同事做了重大修正的体制,则是为了解决相反的问题:为动乱不已、举步维艰、地区差异巨大的中国提供统一的领导。
很难说除他之外还有哪个人能如此成功地把一系列特质组合在一起:权威、丰富的经验、战略意识、自信心、人脉关系和领导中国转型所需的政治判断力。
一个把全然不同的新思维拒之门外的国家;“文革”中受迫害者和迫害者之间的深刻裂痕;军队干部对裁军和减少军费的抵制;民众对帝国主义和外国资本家的敌视;城乡社会保守的结构;城市居民对接受两亿农民工的抗拒;以及因一些人依然穷困而另一些人先富起来所引发的纷争。
与这些人相比,江泽民手下后来成为第四代领导人的都不是老革命,而是在邓小平那一代领导人建立的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好学生。他们出生在战争年代,却是在1949年后共产党的领导下接受的教育。他们年龄太小,没有赶上去苏联或东欧学习的机会;又年龄太大,错过了去西方留学的年代。他们上学时,西方的法学、经济学和商业管理这些学科还没有被引入中国,但他们在任职期间通过文件、会议和短训班的形式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他们是既能干又眼界开阔的技术官僚,大多数人是学工程技术出身,接受现有体制并希望维持它的有效运转。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优点是做事负责,与同事和下级都能搞好关系,不会挑战上级。他们没有经历过严重危机的考验,也不准备挑战现行体制。他们只是在邓小平那一代人建立的框架内,务实而勤奋地工作着。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有所作为。
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苦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