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类:
《拟偶像爱朵露》威廉·吉布森
- 4 星。
20 多年前,William Gibson 描述了这样一个世界——科技和文化杂糅,理性与荒谬、主流与异类、虚拟与真实并存的世界。整个故事的情节十分简单,一位著名歌手宣布要与一位虚拟偶像(爱朵露)结婚,一系列情节围绕这件事情展开。
昨天 Real Unknown DAO 的读书会讨论了 The Sovereign Individual 的第三四章的内容。在最后我分享了一些关于政治的看法,在这里稍作补充。
这个月读的虚构类图书有:
《心》(夏目漱石)
– 五星。真的太喜欢夏目漱石的文风,平静而细腻。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这一版的导读也会让读者更了解夏目漱石本人和这部作品明治时期的时代背景。
「我把全部财产交给叔叔打理而毫不介意,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个大傻瓜。如果从超越世俗的层面来看,或许也可以说我是个单纯而可贵的人吧。」
知乎最近改版了诸多功能,并因「联合创作」事件受到了一些创作者的质疑。
Design as Branding 中提到:
Weak brands move like ping-pong balls; strong brands move like bowling balls. A new Rolex needs to look like a Rolex. A Leica needs to look like a Leica. A new Coca-Cola bottle needs to look like a Coca-Cola bottle.
当一个产品被冠以「高端」的形象,那么即使其它品牌的同类产品价格远高于它,也无损这个形象。
高端的产品提供了一种「气质」。就像我们不会认为成功人士穿戴的是赝品,却会怀疑暴发户首饰的真假。又或者我们很少怀疑 Amazon 上商品是假货,却很难信任售价便宜的淘宝店铺。
抱歉这样类比有些不礼貌,但主要的思想是——高端或者说气质提供了一种信任,而信任对于产品而言无疑是高尚(noble)的。也许强调高端或者信任很难在国内的商业环境中赚得盆满钵满、甚至是威胁生存。但这也越发凸显出追求质量,继而创造出留给用户以高端印象产品公司的可贵,比如 Rolex、Leica、Coca-Cola、Apple。
追求高端并不是为了表面看上去光鲜——尽管的确会导致看上去光鲜——而是崇尚着一种对「极客」和「硬核」精神的坚持。而这在我国目前的产品环境中是弥足珍贵的。
希望知乎能够不忘「初心」,珍视创作者们的信任。
以上。